5月19日,中國農技中心組織召開夏收夏種墑情網絡會商會。中國氣象中心農業氣象中心、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河北省農科院旱作農業研究所、中國農業信息化工程中心及部分省級土肥水技術推廣部門的專家參加了會商。中國農技中心主任魏啟文、部種植業管理司肥料與節水處處長徐晶瑩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指出,墑情監測是節水農業的基礎職能和中心支撐,是公益性農技推廣的具體體現。墑情不僅是農情的重要組成,更是農情之精神。水分狀況營造了農田微觀環境,影響了土、肥、病、蟲等發生發展的條件,是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的決定性因素。各地要進一步認識墑情監測的突出位置和重要作用,毫不放松抓好墑情監測各項工作。
會議認為,當前我國農業進入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節水農業和墑情監測面臨新變化新形勢,責任更大、任務更重、要求更高。2019年推出的《國家節水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開展農業用水精細化管理,科學合理確定灌溉定額”。今年1月農業用水定額——小麥灌溉用水定額正式發布。大家要認清新形勢,明確新要求,應對新考驗,改革墑情監測工作方法,實現提檔升級,主動適應和服務農田用水精細化管理要求。重點就是加快發展自動墑情監測,增大監測密度,及時發布墑情信息,強化主要作物測墑灌溉技術指導。
會議強調,要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目標任務,重點建好一個平臺,強化兩項服務,推進“三化”發展。建好一個平臺,即開發完善中國墑情監測信息平臺,增大站點入網力度,規范數據采集、提高數據質量。以信息平臺為依托,實現數據和信息實時共享和互聯互通。強化兩項服務,一個是對上,強化對農業生產決策的支撐服務,及時準確提供墑情信息和措施建議。另一個是對下,強化對農民的墑情信息和技術指導服務,提供適墑播種、測墑灌溉、因墑施肥等指導意見。推進“三化”發展,緊緊抓住中國5G信息化建設契機,整合資源,爭取投入,推進墑情監測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發展。以自動化為重點,抓好墑情監測體系建設,增加監測能力,增加監測效率。以信息化為中心,構建中國墑情監測大數據平臺。以智能化為目標,加強墑情監測數據分析和區域會商,強化生產指導和信息發布。
專家會商認為,目前中國主要農區大部墑情適宜,局部墑情不足,總體利于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結實以及春播作物播種移栽。東北大部墑情適宜,應加快玉米、大豆等播種和水稻插秧進度,后期做好抗旱排澇兩手準備。華北和黃淮冬麥區墑情較好,應做好冬小麥“一噴三防”,重點預防干熱風和倒伏,適時趁墑播種夏玉米。西北墑情基本適宜,應加強春播作物水肥管理,趁墑播種夏玉米。南方大部墑情適宜,江南南部、華南東北部墑情過多,西南南部和江淮中西部墑情不足。6-8月江淮、江漢、江南東部、西南地區東北部和南部應防范高溫熱害,江南中西部和華南北部應防范階段性暴雨洪澇災害。
上一條:吹膜設備生產線操作時的注意事項 | 下一條:大棚膜設備的效率與功率因數是相互矛盾的 |